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我区着力打造特色沿海防护林带现场见闻
发布时间:
2018-01-15 16:46
来源:
冬日的滨海,依旧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近日,当记者来到位于旅游度假区老虞河防潮闸闸南侧的“南红北柳”生态示范林项目施工现场时,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曾经一望无际的荒滩在绿化工人和大型机械的协作下,焕然一新,20余万株盐松整齐划一,生机勃勃,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绿色长廊仿佛展现在眼前,场面甚为壮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十辆挖掘机、运输车等工程机械穿梭往来,近300名绿化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据悉,这里正是我区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四个滨海”建设,结合国家“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战略,建设的“南红北柳”生态示范林项目,致力于打造一条特色的沿海防护林带。
“‘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是今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目前地形整理及杂草清理已完成了2900亩,栽植盐松约20万棵,完成绿化覆盖面积1000亩,预计明年年底全部完工。”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大鹏介绍说,“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是由山东柽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为3000亩,种植苗木约65万棵,总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耐盐碱植物防风林、盐生植物成果展示区、世界盐生植物展示区、生物研究所及耐盐碱植物研究所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盐松的种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绿化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正在定点挖坑,有的正在放苗回填,有的正在浇水养护。“盐松是世界上最抗盐碱的木本植物,盐松能在离海水几米处正常生长,经在不同盐碱地区栽植实验表明,在含盐量1%以上的盐碱地上,仍能旺盛的生长。我们现在种植的盐松都是原土种植的,因为土壤的保水能力比较差,所以种植前都在坑底洒上了保水剂,并且因为海边的风沙比较大,我们把树苗种植好后,都进行了架杆工作,同步还进行了苗木保温工作。”“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经理苏楠介绍说,该项目根据“适地适树、抓点成林、抓林成片”原则,大力种植盐松,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海滨空间,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处具有滨海特色的,兼具沿海防护的科技研发、生态修复以及观光旅游价值的,“南红北柳”示范林带,将进一步增强海滨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为改善我区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实现在滨海特殊环境下的绿化覆盖,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下,我们旅游度假区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运用先进技术,实验、培育出了适合滨海环境生长的绿化植物,培育出的盐松、盐柳等品种可以在由海沙吹填而成的沙地上生长,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实现了滨海独有的怡情海域、阳光沙滩、景观广场和疏林绿地。”曾大鹏介绍说。
据悉,“南红北柳”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湿地修复工程战略,“南红”指的是在南方以种植红树林为主,“北柳”则是指在北方以种植柽柳、芦苇、碱蓬为主,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我区结合国家“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战略,充分利用盐松的良种特性,按照滨海区大绿化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各项生态工程,稳步构建滨海生态绿化体系,倾力打造潍坊北部沿海绿色安全屏障,为加快“四个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